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业务工作 > 公益心理援助

【新闻】红十字志愿者访谈:不惧挑战,用爱让“心”连在一起

  • 2020-08-30 00:00
  • 来源:原创
  • 阅读:353次
  • 字体:默认超大

    不知不觉,已经入秋。在与新冠病毒的持久战中,抗疫战士始终牵动着我们的心,与他们并肩作战的,还有无数志愿者们。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坚守在不同的战线,默默在一线战斗,帮助疫情中有需要的人。

    作为志愿者,他们每天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志愿服务是如何有序展开的?有什么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的?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志愿者们的日常,北师大红会“红”鹄之志调研队对参加志愿服务的一线心理志愿者季青华进行了专访。

 

Q1、请问您是在疫情发生的什么时候开始参与志愿活动的?是怎样的契机和渠道让您加入到疫情中红会志愿活动中的呢?

 

A: 我之前参加过2003年非典的志愿的医疗、心理援助活动。武汉封城后,湖北省红十字心理救援队队长、湖北华夏心理校长李良华看到了大家对疫情的应激反应,作为一个资深的心理专家,他有职业的敏感性、责任和义务,根据疫情发展,特别需要组织一批心理咨询师的团队依据流程进行公益的心理援助。于是,我就在李队长的倡议和感动下,加入了到防控中红十字心理援助工作。

 

Q2、您参与这个志愿活动的初衷是什么?希望达成怎样的效果?

 

A:我参与这个活动的初衷是想用自己的所学的专业知识去真正帮助那些在疫情中需要帮助的人,同时,也为武汉的疫情控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希望正在经历疫情这个危机事件中的人们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压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减缓或消除自己的应激反应,不让有应激反应的人为我们武汉乃至湖北的疫情防控添乱,尽快控制住疫情的发展,直至消失。同时,为疫情中有心理症状的人减缓乃至消除症状,让他们平稳度过这个艰难的时期。

 

Q3、您所在的志愿团队的组织方式是怎样的?是通过微信群等发放任务还是其他方式呢?

 

A:我所在的志愿团队是在湖北省红十字心理救援队队长、湖北华夏心理校长李良华的组织协调下,团队明确分工、相互协作与配合完成心理援助的,通过微信群、电话发放任务以及大家自愿配合等综合方式来分配任务。

 

Q4、关于疫情中的志愿活动,您能为我们讲述一下您在疫情期间的工作日常流程吗?这些工作和您原本的职业/技能有关联吗?

 

A:在疫情的志愿活动中,我负责隔离点隔离人员、企业员工、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的线上心理援助、线下危机干预工作,以及我们团队中的转介的咨询工作、楚天交通广播以及湖北交通广播电台1078大家帮的直播电话连线,解决在线听众的心理困惑问题,还有一些企业关于疫情期心理防护的直播、音频的录制。 

每天,我都会对于我负责的十几个隔离点的工作随时观察微信群中的动态,一旦发现有应激反应或不良情绪的,随时主动与对方联系。并且,每天至少四次在微信群内与大家进行链接,发放音、视频、正能量的文章及温暖贴心的问候。对于重点需要关注的人员我会每天或隔天定时与他们进行线上心理援助。

我们也会给予企业与社区居民及工作人员咨询服务,通过广播电台的以及企业有关疫情期心理防护的直播连线,由湖北华夏心理的项目负责人联系我进行即时工作。我们还会录制疫情期心理防护的音频,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Q5、在参加志愿服务期间,您是否有感到比较困难的时候?是否遇到了挫折或者迷茫?您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A:在参加志愿服务期间,我有感到比较困难的时候:很想面对面帮助来访者,但是不能出门。每天觉得时间都不够用,工作量很大,恨不得24小时都处在工作状态中。几次出现头晕、头疼,因为连着有两个月的时间,天天都是熬到凌晨两点。有时觉得专业上胜任力不够。老公和家人觉得自己太辛苦了,他们担心我出去面对面做危机干预不安全,担心我会被传染上,同时也觉得我的工作太让自己的身体透支了。他们总是劝我不要太拼命去工作,可是作为一个咨询师,那份责任和担当,让我停不下这个。

当遇到以上挫折和迷茫的时候,我是想办法找身边的各种资源,特别是李良华校长对我在疫情期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很大,不管是业务能力方面,还是针对求助者需要的资源方面。是李良华校长给与了我很大的信任和鼓励,让我在疫情期的工作又是那么的顺利。同时,与家人之间智慧的沟通与交流,以及自我查阅资料、多次参加个案的督导,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与刻苦、坚强的毅力、对心理学的热爱和一颗甘于奉献的爱心,让我都克服了一个个阻碍和困难。

 

Q6、您认为您参与的这个志愿活动在防疫工作中起到了哪些实际作用?您是否在志愿过程中有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或者令人感动的时刻?

 

A:我认为参与的这个志愿活动在防疫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减轻了防疫工作者的工作量,为武汉抗疫的胜利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对社会起到了一个维稳的作用。在志愿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和感动的事情比较多。其中一个阿姨有多个基础疾病,从想办法求助进入医院,在医院里大厅里度过了一个个个绝望的日子,到住进火神山医院,几次差点丧命,出院进入方舱医院、然后到大学隔离点,在死亡的生命线上挣扎。她有过一些过激反应,但是在我的耐心和定时的心理疏导下,她挺过来了。

她曾说:我是她生命中的贵人,我是端给她筒子骨藕汤滋养她身体的一个人,是我给了她多次的生命,她终生难忘。所以,自从她回到自己的家中后,她每天都不忘早上向我问候,一句句暖心的问候和贴心的话语,就这样一直坚持着,直到现在,我特别感动。

 

Q7、在志愿活动中,您有哪些收获呢?比如说心灵的感悟?或者新的朋友?对事物的新认识?自我价值的实现?

 

A:通过本次志愿活动,我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多次与电台直播连线、不同主题音频的录制,让我积累了大量的心理学知识,对今后工作的指导非常有借鉴意义。另外,我也学会了做直播,这是我以前从未体验过的。

我突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解开了纠结我多年的困惑。我更加夯实了咨询的基本功:倾听、共情、真诚。我之前关注的是家庭、个人、单位,现在感觉身上有很大的责任感和压力,想为我们党和国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疫情中的志愿服务是我一生中都没想过会做的一件事情,但是我做到了,而且自己的内心在专业和生活方面变得更强大、更成熟稳练了,也对自己多了一些关爱和善待。

交了一个心理学专业科班的好朋友,并深刻体会到心理学的强大作用。此外我也深刻体会到一个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如果躯体的症状不消除,心理的安抚作用就很难达到。此外,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还促成了一桩姻缘。只有健康的咨询师才能帮助到别人,而当咨询师的付出和获得不匹配时,易造成情感疲劳和情绪耗竭。过度的认同,过度的责任感会造成替代性、继发性创伤的应激障碍。一个健康的咨询师要学会和自己积极地对话,学会自我维护,自我觉察,自我平衡,积极地参与督导。因为深感自己能力的不足,很想在专业上得到一定成长。我是一个心理学的热爱和践行者,很想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帮助更需要的人。疫情结束后,第一个想法,第一件想做的事情已在头脑中明晰呈现,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Q8、您认为相对于其他红会志愿者,湖北志愿者是否承担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哪里?您和您的同伴如何克服?

 

A:我认为相对于其他红会志愿者,湖北志愿者承担着更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源于我们是湖北,严重疫情区,工作量大,求助者的压力、焦虑、困惑、恐惧比其他地区都严重。我们湖北的志愿者远远不够。再加上咨询师胜任力参差不。面对压力,我和我的同伴们相互安慰、相互鼓励和帮助,不断在进行同辈督导。

 

Q9、您认为在应对此次新冠疫情的过程当中,湖北红会在志愿者组织或者其他方面收获了哪些经验教训呢?您在志愿任务期间及完成后是否收到来自组织方的答谢或福利?

 

A:我认为在应对此次新冠疫情的过程当中,湖北红会在志愿者组织值得保留的经验是:领导管理有方,团队凝聚力较强,大家都有一个勇于奉献的爱心。但是下一步我们红十字心理救援队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平时需要多储备技术力量,厚积而薄发。加强危机干预的岗前培训,咨询基本功的培训等等。

我在志愿任务期间及完成后收到了组织方的答谢:组织方不断地帮助和鼓励自己,提供技术的支持,也收到湖北省红十字会和武汉防控指挥部的志愿者证书和感谢信等等。

 

Q10、在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您的家人和朋友支持您吗?如果最初不支持,您又是如何说服他们的呢?您如何平衡志愿工作和照顾家人呢?是否动员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志愿活动呢?

 

A:做防疫一线的志愿者,我的家人刚开始支持我,后来觉得我没完没了地拼命工作,只是觉得我过于有英雄情怀了,但还是支持的。我当时采取的是和家人多沟通、多交流,获取他们的支持,便于我专注于工作中的。照顾家人方面:我会给他们讲关于疫情的新闻,教他们怎样做好身体和心理的防护措施等等。我动员过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志愿活动,比如我的好朋友、领导和同事等等,还有我的家人。

 

Q11、您会因为参加一线志愿工作而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增加吗?您如何做好防护工作,在志愿服务的同时保证自身安全?

 

A:我不会因为参加一线志愿工作而担心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的风险会增加,因为我是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我能理性和智慧对待这次疫情。

关于在疫情期做志愿服务的同时,我是这样做好防护工作,同时保证自身安全的:每天早早地开始关注网上团购菜品,保证自身及全家的身体营养;每天我会跟着自己的工作节奏,给隔离点发放锻炼的音、视频时同时自己也来锻炼身体;劳累时躺在床上听一些自己喜欢听的音乐;管理好自己的压力和情绪,熬制一些鱼腥草汤药来喝等等。

 

    那个被疫情笼罩的冬天已经过去,欢聚的日子即将到来,我们不该忘记的是,抗疫战士们乘风破浪、逆风而行的背影,我们必须铭记的是,艰难岁月里的感念、感动、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