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业务工作 > 公益心理援助

【心理科普文章】自我调整心态

image.png

疫情中和疫情后,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员。虽然没有一线抗“疫”工作者那么大的身心压力,但疫情的延长、爆炸式讯息的输送等,也让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焦虑、恐慌、紧张、担心。大家应该如何自我调适,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首先,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更好地与这些情绪共处。

在疫情中会发生这些变化,都是正常的,这是我们的身体在为压力做准备,以帮助我们更好应对压力的表现 ,这些情绪的变化能帮助我们动员全身的能量,以一个更好的姿态来面对和处理疫情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有了这些改变,我们才能更严肃地看待疫情的现状,更积极地做好各种防护措施。接纳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接纳自己的情绪变化。

其次,尝试合理地宣泄情绪,并努力改善身边环境。

如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恐惧和焦虑,然后把这张纸再撕掉。同时呢,寻找一些亲朋好友的支持,可以打打电话聊聊天,说一说你在这个疫情当中的一些感受和不舒服。在说的过程当中,是一种很好的宣泄和疗愈。另外,还要顾好自己,这个时候,要先缓解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才能更快恢复,更好地帮助家人。

第三,在思维方面进行自我梳理,建立正常逻辑思维模式。

我们可能会因为疫情带来的压力和情绪陷入思维的怪圈,比如对很多事情只能想到单一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往往是坏的。还可能无限地夸大坏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低估自己应对的能力。这个时候,可以问问自己:还能想到其他结果吗?如果是比较好的结果,自己的感受又如何?如果是最坏的结果,那么能够反驳这个结果的证据有哪些?对于那些更好的结果,支持的证据又有哪些? 这些自问自答的方式,能够让我们的想法更灵活、更实际,从而能够更好地缓解我们的情绪,更好地去应对压力。

最后,调整生活节奏,回归正常生活。

我们可以尝试找回原来的生活节奏,制定像原先生活节奏的计划,并去执行它们,以获得稳定感和掌控感。比如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做运动、看书、看电影、玩游戏等。每天给自己规划2~3件容易完成的事即可。如果你无法完美地执行自己所有的计划,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保持稳定性,找回掌控感,而不是在现在的境况里把每件事都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可以试着回忆一下,当我们以前面对压力时,使用了哪些方法来应对情绪,如果现在依然有用,那么可以继续使用。

  

 (湖北省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  心理咨询师 季青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