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社区三十载,尝遍社区工作辛酸苦辣。她是社区的“稳压器”,也是不知疲倦的“铁娘子”。因为她,人道之花在基层灿烂绽放,博爱之声飞入寻常百姓家。她就是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街道港务社区红十字会会长耿艳。
2016年,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在港务社区落地;2017年,社区成立红十字会,建立红十字志愿服务站。时任社区党委书记、居民委员会主任的耿艳以基层红十字组织为依托,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积极性,积极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整合社会爱心资源,让红十字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社区生根发芽。
老旧小区,项目落地解难题
港务社区人口密集、组成复杂,主要是老旧小区和平房,居民大部分是宜昌港务局和交运集团的离退休职工,老龄化比较严重。社区2500多户5240人中,老年人群占25%;租住平房的外来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20%。
“老人基数大,空巢、独居老人多,不少存在就餐、就医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困难。还有部分因大病、残疾造成的低收入弱势群体,需要更多关注和爱心帮扶。”面对这种情况,2016年上任的耿艳时常忧心,该如何帮助这些群体改善生活质量,让他们有幸福感?
2016年9月,宜昌市红十字会工作组来到港务社区,为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落地开展基层调研。
这是港务社区的干部、居民头一次接触到红十字会和人道公益项目。红十字博爱家园以“推动社区治理、提升社区能力、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以“组织建设、自救互救、志愿服务、人道传播”为主要内容。通过红十字志愿者开展社区治理、生命关爱、健康促进、人道传播等活动,为社区提供多种人道服务,包括建设人道服务设施、社区应急体系,开展应急演练等。
耿艳难抑激动,觉得有一扇门向社区敞开了,春风即将拂面而来:“项目服务内容和居民需求‘对上眼’了。”
在耿艳的积极争取和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博爱家园项目正式在港务社区落地。项目提供资金10万元,在社区开办了晚霞食堂,每周一到周六为社区老人提供营养午餐。食堂精心调配菜单,提供一荤二素一汤8元、二荤二素一汤12元两种套餐。
耿艳介绍,晚霞食堂的好评不断,附近建设社区、航运社区、万达社区、胜利一路社区的不少老人纷纷赶来“尝鲜”。2019年6月,食堂开通了针对社区行动不便老人和伍家岗区残疾人的送餐服务。送餐采用“爱心志愿者+社区社工”服务模式,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用到营养午餐。
“晚霞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居民的就餐问题,也为老年人交流提供了场所。”耿艳说,目前晚霞食堂辐射了社区内数百位老年居民,这是博爱家园项目带给社区居民的最大收获。
此外,项目还添置了居民生活需求的30余种便民工具和应急救护设施,设立了健康小屋。项目运行至今已经6年,一直受到社区居民交口称赞。
聚沙成塔,志愿服务屡立功
博爱家园项目落地后,2017年,港务社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规定的程序成立社区红十字会,耿艳当选社区红十字会会长。
“我不能做‘光杆司令’,只有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让更多爱心人士参与进来,社区红十字会才能扎根。” 耿艳主动上门拜访一些辖区单位,动员其加入社区红十字会,成为团体会员。同时,她还物色了10余位热心的居民入会,参与社区红十字会的日常运行,领头开展活动,“一开始,大家也不是很明白社区红十字会到底能发挥什么作用,是几次意外的发生让‘红十字’这面旗帜逐渐鲜亮起来。”
其中一次意外发生在2018年,低保户李芬修老人家里因取暖不当引发火灾,所有东西都烧光了。“正是天寒地冻的时候,老人急需救助,不容耽搁。”耿艳立即通过社区红十字会动员会员和志愿者一起行动,为老人捐赠生活用品,“完全没想到,短短两天时间,大家就为老人重新置办了一个家,包括锅碗瓢盆、衣物被褥在内,整齐到位”。
同年还发生了另一次意外,中南路社区网格员茅永雯意外摔跤受重伤,社区红十字会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发动爱心人士捐款,仅仅两小时就募集善款5000余元,缓解伤者燃眉之急。
这两次事件让耿艳感触很深:“如果没有社区红十字会,救危解困的速度不会这么快!”之后,她投入更多精力发展红十字会会员,招募红十字志愿者。很快,港务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站注册志愿服务者人数由最初的34人,发展到540人,其中党员志愿者201人。
为了更好地把大家组织起来,耿艳决定,在港务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站成立红心汇志愿服务联盟,把会员、志愿者合理细化分类,形成文艺活动志愿服务队、文化宣传志愿服务队、道路护卫队、颜益绣坊、扶老助残服务队、维修服务队、医疗保健服务队、治安巡逻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分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耿艳作为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召集了辖区近200名红十字志愿者,分片包干,为社区居民收集转达需求信息、分发食品、防疫消杀,安全有序的开展社区防疫工作。
因疫情防控需要,小区必须全封闭管理。耿艳带着社区红十字志愿服务队在辖区内利用一切可封闭的材料,迅速将一个四通八达的杂居小区封闭管理起来,严格出入登记。面对居民因出行不便产生的不理解情绪和强行闯关卡的冲动行为,她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一一用心解释,直到喉咙嘶哑。以真心真诚换理解,以同理爱心换服从,耿艳说服了居民,换来了卡口的良好出行秩序。
持续整整两个月的战“疫”行动,60余个日夜,耿艳一直紧绷心弦。反复地解释,不停地劝说,口罩憋的脸上过敏红肿,她也没有退缩,依然干劲十足,她所传递的正能量鼓舞着志愿服务队的每一位队员。
这场疫情保卫战,港务社区在耿艳的带领下,在广大居民的支持下,用基层工作人员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无疫社区”的良好成果。
从事社区红十字会工作已经6年,耿艳提出,下一步要实现红十字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规化管理。“其实,社区居民中有很多爱心人士,愿意付出时间、精力乃至金钱投入志愿服务工作。之前,大家缺乏的是参与这项工作的渠道。社区红十字会为大家搭建奉献爱心的平台,链接了各方资源和力量,这不仅让社区弱势群体受益,也让每个会员和志愿者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成为传播大爱的参与者和受益者。社区红十字会,管用!”耿艳说。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