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下针,密封好捐献标本,我终于完成了我的使命。”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来自武汉市第四医院古田院区的95后护士小孟用爱传递了“生命奇迹”,成为湖北省第50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普通捐献者相比,本就从事医务工作的小孟更加淡定。他捐献的“生命种子”,将帮助另一个素昧平生的人重燃生命的希望。
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概率几百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不等,正因为配型成功率较低,每一例成功配型都被视为“生命奇迹”。
小孟护士2019年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志愿捐献者,去年12月,小孟接到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的电话,告知他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型相合,需要进行高分辨检测复核,是否同意,从事医务工作的他,没有犹豫,很坚定地答应了。很快顺利通过高分辨检测,并在年前就完成了捐献前体检工作。
小孟的这次善举离不开他父亲的支持。这些年,小孟的父亲总是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多次无偿献血帮助他人,正是来自父亲的榜样力量,小孟从上大学起便成了献血车的常客。
2020年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本应该在家乡辽宁本溪和家人共度春节的小孟,为了和同事们一起守在一线,三次改签,飞机转火车,最终辗转四个城市,“逆行”了2300多公里回汉工作。
这些年,小孟一直在用爱传递“生命奇迹”。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小孟躺在床上,看着殷红的血液导出体外,通过机器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分离之后的血液再回输到体内。他默默祈祷,这些造血干细胞能像种子一样在远方的那位患者体内生根发芽。据了解,小孟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共花费了7个多小时,采集过程非常顺利。
对于这次捐献,小孟对我们说:“医者仁心,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我是一件小事,但对于患者是生的希望,能帮就尽力帮一下。”
(长江云记者 龚晓艺 通讯员 袁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