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第一天,夏日的余热还未完全消散,来自湖北的27岁半导体研发工程师周涛(化名)在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的协助下,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架起了联通远方血液病小患者的生命桥梁。
绽放在“芯”田的爱心之花
谁说理工男不懂浪漫?
他们于细微处雕刻、将整个世界都装进一枚小小的芯片中,带着我们扩宽世界、潜入海底飞入太空。从智能手机到互联网数据中心,从电动车到超音速飞机,鸿蒙、蛟龙、嫦娥、天宫……
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位标标准准的理工男――周涛。周涛来自湖北荆州,目前在鄂州葛店的一家科技公司从事半导体研发工作。9月1日上午,周涛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血液科采干室里成功捐献了178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他的这份“热血”将为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小患者带来活下去的希望。
早在读大学期间,周涛就通过公益献血的途径了解并加入到了中华骨髓库。时隔4年,一通来自红十字会的电话唤起了周涛的这段爱心记忆。
在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血液病小患者匹配成功后,周涛第一时间将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父母,尽管母亲起初有些担心,但在周涛耐心科普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无害之后,周涛的母亲打消了顾虑。
对于周涛的这次义举,身边的领导同事也十分支持,周涛所在的公司第一时间给他批准了假期,并叮嘱他安心捐献,注意休息。浅浅的祝福,暖心的支持,让周涛的爱心之花得以绽放在“芯”田。
一份执着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周涛的工作是半导体领域的研发,常与纳米这样精细的计量单位打交道,他笑称这次的捐献将自己与患者的距离拉近到了1纳米范围之内。
“1纳米”是周涛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诗意表达,但周涛的这趟爱心之旅并不轻松。
“我昨晚在床上翻来覆去,到12点之后才慢慢入睡,心里肯定是会有些担心的,毕竟之前也没有这种经历”,周涛坦言,从昨天开始,他的情绪就一直很紧张,担心捐献过程会出现什么问题,直到今天插上针管,看着自己的血液缓缓流进采干机里,他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周涛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这份执着,源于他对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周涛自大学毕业后,共有过两段工作经历,一段是在浙江义乌的一家科技公司从事芯片研发工作,另一段就是现在的工作。周涛自豪的对记者说,几年工作都是在精细的半导体领域中“操刀”,自己的误差率一直很低,作为一名研发工作者,他执着于完美。
生活中,周涛最大的爱好是打篮球,他笑称篮球是自己的“信仰”。每天下班,周涛都会与自己小区里的邻居约上一场球,挥洒汗水。在去年与邻居的一场球赛中,周涛的眼眶意外被对手肘击开裂,鲜血顿时浸湿了周涛的球衣。
“当时不小心被撞到了,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缝了3针,后来休养了一周就又回到球场上了”,周涛感叹,打篮球是自己从小到大坚持的爱好,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应该有风雨无阻的态度。
周涛的执着也打动了这次受捐的血液病小患者及其家人,在给周涛的感谢信中,患者的父亲表示,周涛的义举不仅挽救了自己孩子的生命,也挽救了他们这个濒临崩溃的家庭。
据了解,周涛是湖北省第53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随着湖北省红十字会骨髓库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的不断普及,未来还会有更多来自湖北省各地的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
来源:长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