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王斌(化名)经过为期4天的“动员”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中心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他成为全国第16115例、湖北省第59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如果不是请假,单位都不知道他还有此义举。谈起这件事的初衷,王斌说:“造血干细胞如果配型成功可以救人,就是采血时填个志愿登记表,留8毫升血样,我不觉得这有什么。”
其实,这已经不是王斌第一次造血干细胞配型,2016年9月,他与一位小朋友也曾有一次擦肩之缘,但因高分辨配型不是最好,所以没能成功配型;今年6月,再次接到通知,征求意愿时他依然毫不犹豫:“生命诚可贵,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事,我愿意捐献。”
30岁的王斌老师,是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实验室的一名科研人员,热心公益的他,已经在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的路上走了12年之久。
这场生命之约,源于12年前的一次登记。他没有想到,自己12年前的这―举动真就埋下了生命的种子,经过多年的沉淀,终于迎来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为他人绽放一朵生命之花。“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的配型成功率,只有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很幸运可以给别人带去希望。”
据了解,非血缘关系之间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只有数万分之一,如果能配型成功,自己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救对方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能够救人一命,家人们虽然担心,但也都理解支持我,更为我骄傲。”王斌说,全家的支持,成了他奔赴这场“生命之约”的巨大动力。
来源:长江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