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严以修身,让人道去除心灵雾霾——事业发展部 涂文涛

严以修身  让人道去除心灵雾霾

事业发展部     涂文涛

 

       “严以修身”是古时君子的第一要求。回望红十字运动在中国110多年的发展历程,始终将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作为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原则,它所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业已提升为“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的红十字文化,发展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文化力量,修炼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文化品格。由它熏陶和感染的红十字人,一直严以修身,博爱群众,奉献自我。一方面自觉遵守党纪条规、廉政准则,另一方面也在不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把珍视荣誉、清廉个人的德行当成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当成“必修课”和“生命线”,当成人道路上的“总开关”。


       作为一名公务人员、人道工作者,要“日三省其身”,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干净下来,排除“心灵之毒”,去除“心灵的雾霾”,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在“五要”上下功夫。 


       一要坚定献身人道事业的信念。“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始终拒绝私利与诱惑,体现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既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良知,又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高地和精神财富。这就要求红十字会党员干部必须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牢固树立崇高的信念,始终如一播扬“人道、博爱、奉献”,始终如一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始终如一彰显自身的价值,夯实思想基础,永葆精神品质。只有把热心人道、痴情人道、扎根人道、献身人道,作为忠贞不二的信念,作为精神之“钙”,才会在精神上“不缺钙”,才不会得“软骨病”,从而为推动红十字事业向前发展挥洒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二要忠诚履行人道救助的使命。“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追逐人道梦,秉承人道为民的宗旨,服务困难群众与弱势群体,是红十字会始终如一的使命。这就要求红十字会党员干部必须忠诚于选定的事业,忠诚于个人的追求,忠诚于上级的决策部署,忠诚于困难群众的人道诉求。敢于担当,乐于奉献,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人道路上,诚实、务实、求实、扎实。一事一落实、一步一脚印,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聚沙成塔,聚水成河,在献身使命中奉献自己的赤胆忠诚。


       三要始终敬畏人道工作的岗位。“什么是作秀,什么是真正联系群众,老百姓一眼就看出来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武汉市民之家时的讲话,对红十字工作者也是一种很响亮的警醒。人道非简单的慈善,而是一件非常复杂、专业的事情。慈善是爱心人士捐钱了事,人道主义则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救灾的技术、援助的技术、资源分配的技术、发展规划的技术,等等。红十字人把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作为服务对象,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红十字会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热爱、敬畏自己的岗位,热爱、敬畏困难群众,恭敬、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忠实履行自身职责,恪守职业道德规范。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呼应群众诉求,勤勉尽职、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解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四要积淀形成包容大度的情怀。虚怀若谷,是党员干部必备的一种宽广胸怀。人道为民,更需要大爱,需要在履行职责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以待人、包容大度,而不可目空一切、高高在上,不搞“一言堂”,更不能听不进不同意见、容不得人。人道事业汇集各方资源,搭建爱心平台,这就要求红十字工作者更要心境宽广、视野开阔、广交朋友、广结人缘,但也要谨慎交友,多交患难朋友、仁爱朋友、“心灵知己”,拒绝“酒肉朋友”、“利益朋友”,在博爱、奉献中牢牢守住“廉政”这条红底线。


       五要严格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光明磊落,阳光履行职责,不惧批评,敢于接受监督。这是红十字会的职业操守,要求红十字会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亮出清廉这把“道德标尺”。“阳光”行使好募集款物的使用权、分配权、处理权,采购备灾物资、发放救灾救助物资,全程监督、程序到位;严格执行红十字会“两公开两透明”和“面向社会九条承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坚持把自身置于群众和组织的监督之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和律己清廉的言行一致取信于群众。


       红十字会行业特殊、岗位特殊、部门特殊,在艰辛而繁重的工作实践中,红十字工作者需要激情、热情和痴情,更需要“蜡烛”般的奉献精神。放开手脚,同时必须自重、自醒、自警、自律,始终把自己置于“制度的笼子”和“阳光之下”,砥砺、磨练并最终形成高度自觉的政治纪律性和廉洁自律意识,践行“三严三实”,去除“心灵雾霾”,在人道事业中筑梦、追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