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是省红十字会核心业务承载部门之一。近年来,党支部狠抓组织、思想、品牌、能力“四个点”,实现了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进省委文件、进财政预算、进五年规划、进理事会工作报告、进年度目标考核,全省红十字志愿服务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一、扭住组织这个关键点。党支部狠抓组织建设,调整志工委,成立“志愿者之家”和总队,实行网上招募、注册、登记。在社区试行“积分兑换制”,量化管理;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活动激励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增强队员认同感与归属感;建制度、定措施、树目标、抓落实,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专业对称的志愿服务队建设格局。已建成600支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社区,近5年来服务总工时累计406269时,受益群众697771人次。
二、强化思想这个根本点。面向志愿者始终倡导“五个认同”。即:“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人道、博爱、奉献”一脉相承的精神认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均影响了时代,共同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价值认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着力改善最易受损群体境况”深度融合的宗旨认同;由志愿精神所引导的志愿服务践行人道主义精神、从事人道主义救助的服务认同;志愿者参加“我是红十字人”主题宣誓参照入党宣誓的形式认同。在志愿服务第一线,党支部始终强调“把党徽戴起来、把马甲穿起来、把身份亮出来”,维护党员形象和红十字圣洁,坚定人道情怀。
三、重视品牌这个着力点。典型、辐射、引领、培育。宜昌廖家台社区“李管家”志愿服务站,恩施清江风雨桥下冬泳志愿救援队,襄阳马拉松应急救护志愿队,鄂州西山社区心泉志愿队,志愿队旗帜在飘扬。在社区、在灾区、在山区、在特困家庭、在大型活动,益老益少、助老助残、健康关怀、救急救难、人道救助,志愿者冲在一线。“发现爱”“烛光行动”“众帮”“聚仁应急救援”“救在身边”等品牌被传颂。
四、聚焦能力这个落脚点。坚持“分层施训、因队施训”原则实施能力培训。全省9大类志愿服务队,供水、心理、赈济3支省级志愿救援队,11万名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3万名社区志愿者,红十字马甲汇成一道亮丽风景线。“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红十字队伍里像花儿绽放。”“通过服务获得的连结感最为强大,参与接地气的服务时刻让人获得满足感,这种感觉弥足珍贵。”支部及时宣扬感人场面、感动事迹、感恩故事,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展示志愿者风采。先后有4人获全国荣誉称号,7人获全国嘉奖,1支服务队获全国表彰,获奖单位、人数位居全国前列;2支服务队、6人获省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