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 专题专栏 > 生命教育 > 爱心相髓

【爱心相髓】一年前许下承诺,生命种子开花结果 80后汽车技师赴汉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8月7日,湖北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80后汽车技师刘涛(化名)用爱心履行了一个1年前的承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位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种子”,延续了一条垂危的生命,挽救了一个不幸的家庭。


大爱无私无悔 他坚定地送去“生命的种子”

“当时听到匹配成功的消息我非常激动,捐献造血干细胞对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给对方带去生的希望,虽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只要他(她)需要,我一直都在。”5月9日,正在工作的刘涛突然接到襄阳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被告知他的血样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与一名患者初步配型成功。

刘涛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大儿子14岁,小女儿7岁,其妻子是当地某工厂的职员。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对于血液病患者就是一个家庭全部的希望。为了最大限度确保捐献顺利完成,刘涛按时休息,加强锻炼,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捐献。“当想到患者已经进入无菌仓等待他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我有责任用最佳的身体状态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刘涛坚定地说。

8月初,刘涛入住定点采集医院,为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作最后的准备。他连续5天注射动员剂,让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并陆续进入到外周血液中,以便于下一步的分离和采集。

8月7日,刘涛在武汉市中心医院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中华骨髓库捐献第15774例、湖北第588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别样成人礼 让青春在公益路上绽放光彩

“想给自己的18岁赋予更多的意义。”选择捐献造血干细胞,并非刘涛的一时冲动,他的公益情怀早在成年之际便已萌发。2002年,当时18岁的刘涛正在学校读书,血站流动采血车走进校园,他勇敢地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刘涛认为无偿献血正是18岁青年纪念“成人礼”最好的方式,他用自己的行动,献生命之礼。

此后,刘涛一直在公益之路上不断前行。从2002年起,他累计参加无偿献血8次,献血量达3200毫升。去年5月,他在一次参加无偿献血时,通过医务人员的宣传讲解,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将有机会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当即毫不犹豫地参加血样采集,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对他而言,捐献造血干细胞和献血一样,简单而富有意义。

刘涛没想到,当时埋下的这颗挽救生命的种子,在短短的1年后便悄然开花结果。因此,当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问到是否愿意捐献造血细胞时,他毫不犹豫地便答应了,并表示全力配合市红十字会完成高分辨检测和捐献前体检。

人人支持 让博爱与无私在家庭和公司中传扬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要求捐献者和受捐者进行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相合率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同卵(同基因)双生兄弟姐妹间HLA相合率为100%,非同卵(异基因)双生兄弟姐妹间HLA相合率为 25%。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因此在亲缘关系中找到HLA相合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机率较低。因此,患者需要在中华骨髓库中寻找非亲缘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非亲缘间配型成功的概率在万分之一到几十万分之一之间,能在茫茫人海之中匹配成功,其实也是一种莫大的荣幸与缘分。”刘涛的家人得知他准备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消息后,纷纷表示支持。“你就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情我一个人能行,就当是给子女树立个榜样。”刘涛的妻子说。

刘涛的捐献义举得到了他所在公司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司特别给予他14天的带薪假期,并计划近期邀请市红十字会“三献”宣讲师到该公司进行宣讲,旨在呼吁更多如刘涛一样的爱心人士积极参加挽救生命的“三献”公益活动中,并对刘涛的义举进行表彰。

“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履行社会责任,支持和鼓励广大员工多一些参加扶贫帮困、爱心助学、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回报社会,传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无私奉献成为公司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不断传播社会正能量。”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