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二个周六定为“世界急救日”,今年9月8日是第19个“世界急救日”,主题是“交通安全,救在身边”。
9月7日,省救在身边应急救护培训中心携手东西湖区长青街道办事处将应急救护知识送进了三民社区,向居民们普及应急救护知识。
此次活动从一个真实新闻事件入手――日前,一位女士在公交上吃馒头被噎着,因为现场没有人懂得如何急救而最终送进ICU抢救。这个真实的案例引起了台下居民深思,使他们初步认识到应急救护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案例重现中,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和红十字志愿者们集体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台下居民被感染,纷纷起身模仿演练。
应急救护师资陈丽琼趁热打铁,告诉社区居民,并不是所有的气道异物梗阻都需要使用海姆立克式(简称海式)手法。并现场向居民普及了气道异物梗阻的分类以及相对应的处理措施。
气道异物梗阻分为两大类:
一、轻度气道异物梗阻(即不完全梗阻,能发声、咳嗽。)
二、重度气道异物梗阻(即完全梗阻,不能发声。)
其中,重度气道异物梗阻又分为两种情况:①有意识、②无意识。
针对气道异物梗阻的3种不同情况,有3种处理措施:
一、轻度气道异物梗阻――密切观察,鼓励患者通过咳嗽排出异物。
二、重度气道异物梗阻,有意识――海氏手法。
三、重度气道异物梗阻,无意识――心肺复苏。
随后,三名红十字志愿者在陈丽琼的指令下表演了无意识的重度气道异物梗阻的施救措施――心肺复苏术。志愿者们示范过后,陈丽琼邀请了一位居民上台亲身体验,通过志愿者耐心的指导,整个按压过程下来,该居民满头大汗地说:“不亲自试试真是不知道,救人这么累啊!”
此外,此次培训还讲解了创伤救护中的头部包扎、螺旋翻折包扎法、大悬臂等包扎技术。同时,陈丽琼针对生活中常遇的意外伤害和现场居民进行了互动问答。
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不仅进一步弘扬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同时也得到了居民们的高度认同。居民们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活动,意识到学习应急救护知识的重要性,希望在今后更深入的学习到更多的应急救护知识,共建安全社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