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襄阳市红十字会与共青团襄阳市委员会联合发起的“襄爱相‘髓’,为爱接力”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网上竞答活动,在湖北文理学院隆中校区正式启动。襄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监事长蔡春梅,共青团襄阳市委员会副书记徐小浩,湖北文理学院团委副书记韩鹏,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部常务副部长姜洪溪、医学部学工处处长潘立以及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医学部2025级全体学生、其他学院学生代表共同参与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共青团襄阳市委员会副书记徐小浩宣读“捐献造血干细胞为生命续航”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到,每年有数以万计的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症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这一“生命火种”,而造血干细胞捐献科学、安全、可靠,如同一次普通献血。徐小浩代表主办方呼吁全市青年团员、志愿者及爱心市民:一要争做知识普及的“先行者”,积极参与网上竞答,用认知消除捐献误解;二要争做爱心接力的“宣传员”,分享活动链接,向身边人“微科普”,营造科学奉献的社会氛围;三要争做生命希望的“储备军”,在符合18-45周岁、身体健康等献血标准的前提下,前往献血点抽取8-10毫升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为血液病患者带去重生希望。
随后,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讲解了线上答题操作流程,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部200余名学生率先参与线上有奖答题,题目围绕造血干细胞捐献条件、流程、注意事项及政策法规展开。现场学生积极思考、快速作答,答题氛围热烈,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公益事业的热情。
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进高校”系列活动的关键一环,此次网上竞答并非简单的“知识测试”,更是一场面向青年群体的“生命教育课”。对参与其中的学生而言,趣味答题的形式让原本专业的医学知识变得易懂好记,不仅纠正了“捐献伤身体”“配型成功必须捐”等误区,更让“用举手之劳救人性命”的公益理念深植心中。这种“以答助学、以学赋能”的模式,让高校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传播的“青春阵地”:学生们从“被动听知识”变为“主动学知识”,再到可能成为“志愿捐献者”,每一步转变都在为公益链条注入新鲜血液。未来,随着网上竞答活动在全市范围推进,这场始于校园的“爱心接力”,将通过青年学子的传递辐射更多人群,让“造血干细胞捐献”不再是遥远的“医学名词”,而是触手可及的“生命互助行动”,为更多在黑暗中等待的患者,点亮属于他们的“生命火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