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9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承办的发展中国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研修班,赴湖北英山县、武汉市、宜昌市开展教学研修和考察交流。来自冈比亚、南苏丹、斐济、约旦、尼泊尔、加纳等6个国家的29名政府官员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参加活动。
在英山县,学员们赴方家咀乡四棵枫村、金家铺镇龙珠村、杨柳湾镇茶叶谷村博爱家园,英山县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等地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博爱家园社区项目,与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交流,了解到该项目如何通过提升社区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开展居民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以及建立社区自救互救组织等方式,增强社区整体应对灾害的韧性。来自南苏丹的学员马贾克·彼得·阔特·杜特感慨道:“英山县的博爱家园项目模式让我们看到了社区在防灾减灾中的巨大潜力,回去后我们也要结合本国实际,推动类似项目的开展。”
在武汉,研修班学员考察了江汉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黄鹤楼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在培训基地,武汉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在应急救护培训普及、救援物资储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学员们体验了基地应急救援、避险逃生、救护技能等培训项目,了解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运行机制。在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完善的课程体系给学员们留下深刻印象,来自冈比亚的学员巴尔代·穆萨表示,“今天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我们学习了难得的宝贵经验,非常希望回国后与我的同事们分享这些宝贵经验。”
在宜昌市,研修班学员赴伍家岗区金巴岭社区、东湖高中(东城校区)、夷陵区红十字生命安全体验馆考察。在东湖高中,学校负责人介绍了将红十字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青少年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以及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方面的经验。学员们参观了学校的红十字文化长廊、应急救护培训教室。来自尼泊尔的学员巴萨塔·德夫科塔认为,在学校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对于提升下一代的防灾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宜昌模式为他们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
此次在湖北的教学研修活动,通过实地调研与深入交流,发展中国家学员近距离了解湖北省红十字会在防灾减灾领域实践成果,搭建了国际间防灾减灾经验交流的平台,将有力推动有关国家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