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清江畔,有一支身着蓝色战袍的队伍,常与风雨为伴,驻守救援一线。他们并非军人,却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他们并非医者,却以专业托举生命。群众称他们为“清江卫士”,而他们更愿意自比为破浪而来的守护者。
这支队伍的成长,离不开恩施州、市两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悉心指导,也得益于市红十字会的倾力培育与物资保障。
专业筑基,锻造过硬本领
恩施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成立于2023年4月,由市红十字会与蓝天救援队联合组建,业务上接受红十字会指导,日常管理由蓝天救援队负责,在州市应急部门的政策引领下规范发展。
2024年,市红十字会成功申报省级水上救护站建设项目,获专项资金8万元,用于添置急流救援艇、水域马甲、抛绳包、AED等专业装备。结合应急部门调拨及社会支援,队伍现已配备水下机器人、侧扫声呐、多型无人机等,训练体系也由单一水训升级为“水陆空”立体救援,实现从“人力”向“科技”的跨越。
队伍驻地位于东风大道298号,现有正式队员30人、预备队员14人、志愿者97人,其中持证救护员近60人、国家认证应急救援员10人、专业救生员2人。作为市红十字会水上救护站的核心力量,他们负责清江城区段17公里水域的巡护、救援、宣讲与培训任务。
“我们从不盼任务,却时刻为生命备勤。”常务队长牟利恩的一句话,道出了“清江卫士”的初心。
预防先行,织密安全防线
“救援是最后防线,预防才是根本。”这是队伍始终坚持的理念。
2024年至今,他们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开展防溺水宣讲31场,覆盖群众超8000人次。2025年暑期,应各单位、社区托管班的邀请,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抛绳救援等,实景教学筑牢安全屏障,守护400余名师生平安。
同时,队伍与水上救护站建立“定点值守+动态巡查”机制,每日16时至20时,沿清江城区段全域巡河,及时劝离涉险群众。2024年至今,仅巡护值守就出动377人次,累计巡河1861小时,用脚步丈量责任,从源头化解风险。
蓝色风采,点亮生命之光
激流翻涌,漩涡暗生。一道蓝色身影踏浪而来,桨板破浪穿梭,5分钟后,落水者被稳稳救起,岸上一片掌声。这是7月28日傍晚发生在旗峰坝体育公园的一幕,也是恩施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杨军在这个被称为“小南海”的流域成功救起的第4条生命。至此,恩施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已从清江河中挽救6条生命。
2024年至今,队伍共执行水域救援及搜救任务23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800小时。
“我们不是英雄,只是穿上蓝色救援服的普通人。”副队长高荣语气坚定,“但只要清江水长流,我们的守护就不会停止。”
“清江多长,训练场就有多长;清江多深,责任心就有多深。”总队长彭瑞的目光沉稳而有力。
清江河畔,蓝色不仅是战袍的颜色,更是承诺的底色。一次次紧急出动、一场场安全宣讲、一项项专业训练,他们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融入波涛中,用脚步守护安澜,用行动传递温度。
蓝色战袍,在浪花中闪光;卫士脚步,与清江同频。恩施,因他们而多了一抹安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