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各地动态

宜昌市红十字会多措并举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 今年全市新增454人登记入库

  • 2025-11-11 10:28
  • 来源:宜昌市红十字会
  • 阅读:27次
  • 字体:默认超大

近日,宜昌市红十字会联合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红十字生命健康教育进高校”宣讲活动,面向学生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及生命健康教育。

在分享环节中,宜昌市第7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郭虎的亲身经历打动了许多在场学生。肖晓感慨道:“以前总觉得造血干细胞捐献离自己很遥远,听完郭老师的讲述,才知道这件事真的能挽救生命。”深受触动的她,当场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640 (14)

这样的动人场景并非孤例。在宜昌市举办的第十一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主题宣传活动现场,18岁的李妍在咨询台前主动问道:“我可以入库吗?”“当然可以!45岁以前都符合入库条件。”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热情回应。

据宜昌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有83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以“生命种子”为患者点亮希望。今年以来,全市新增454名志愿者登记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其中已有8人成功实现捐献。

近年来,宜昌市红十字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湖北省红十字会条例》为指引,把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当作守护民生福祉的重要事业。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可造血干细胞捐献,我们做足了‘功课’。”宜昌市红十字会负责人介绍,他们持续从专业队伍建设、宣传推广、捐献者激励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来推进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

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宜昌市红十字会从“懂行”入手,组织“三献”工作培训和造血干细胞捐献业务信息系统培训,邀请专家面向全市13个县级红十字会、定点医院、血站工作人员、志愿服务队骨干及42个基层服务点的联络员进行专业指导。从知道流程到能讲清楚意义,再到会帮人操作,让参训人员都成为了合格的“生命知识宣传员”。

同时,他们还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进加强宣传。夷陵区红十字会策划拍摄的“鄂西群山里的火种”“生命的礼物”等短视频,用最朴实的镜头记录捐献者的初心。市红十字“三献”工作宣讲团的成员们带着自己的亲身经历,走进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现身说法。

为确保捐献服务的便捷可及,宜昌市共设有14个献血点,市、县红十字会与中心血站、市中心医院建立了紧密的联动机制,设立固定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点15个。宜昌市猇亭区下马槽社区的李琴在今年7月社区献血活动中完成登记:“能在家门口就加入这个队伍,是荣幸,更是责任!”

针对公众对捐献过程的顾虑,捐献者陈阳(化名)用自己的经历解释道:“随着科技进步,捐献造血干细胞已不需要骨髓穿刺。采集过程就像打点滴一样安全无痛。”他还补充说:“采集过程中我们享受‘保姆式服务’,结束后红十字会还会定期回访、安排捐后体检,这体现了对捐献者的珍视与激励。”

“为了让善行被看见、让奉献受尊重,我们还多措并举建立健全捐献者激励保障机制。”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说,宜昌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被正式纳入见义勇为表彰奖励范围;获得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的志愿者还可享受“三免”政策优待: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景区、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免缴公立医疗机构普通门诊挂号费;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被纳入“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慰问对象范围。

截至目前,宜昌市已有36位捐献者荣获“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有15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分别荣获“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和“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特别奖”。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800余人登记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我们希望有更多18到45周岁的健康公民能加入志愿捐献者行列中来。”宜昌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满怀期待地说,“83个成功捐献的数字背后是83个重获新生的生命,454份新入库的血样意味着454个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