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天气冷了,我们来看看您!”11月6日下午,鄂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凤凰街道百子畈正街,看望慰问遗体捐献者张丽珍(化名)的家属,了解家属的生活情况,表达对他们无私奉献的敬意,鼓励他们要乐观面对生活、好好保重身体。
10月31日上午10时,89岁的张丽珍因病离世。在生命走向尽头之际,她选择捐献遗体。当天14时,举行简单的告别仪式后,在市、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见证下,老人的亲人郑重地将其遗体捐献给武汉大学医学院工作人员。作为鄂州市年龄最大的遗体捐献者,曾短暂从教的张丽珍选择成为一名“大体老师”,用最后的微光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张丽珍与丈夫夏先生相守相伴70年,养育有6个优秀的儿女,如今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有所建树。夫妇俩相亲相爱,一直被亲人朋友赞为模范夫妻。“她是大家闺秀,识文断字,在村里当过老师。我们结婚后,她教我读书看报,支持我上进,自己在家耕田种地,照顾一家老小,特别不容易。她为人友善,我们从没红过脸。”夏先生抚摸着桌上摊开的书页,深情回忆着与妻子相处的过往。
“你看,这是我妈扫院子的扫帚。”张老的女儿望着窗外,眼含热泪说道:“我妈在生我哥后离开了讲台,但一直支持我们读书上进,我姐是恢复高考后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她生活俭朴,对吃穿要求不高,但特别爱干净,收拾完家里就打扫小区的公共区域,去世前一个月还在扫院子。她曾经说过,死后烧成灰没什么意义,把遗体捐献出去,还能继续为国家做点儿贡献。”
“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我俩一直都有,去年女儿和我一起到红十字会做过登记。我比老伴大三岁,一直都是她照顾我,没想到却走到了我前面。她走前说希望自己的遗体能用做医学研究,我们肯定尊重她的意愿。”夏先生拿出一份遗体捐献自愿书和一份多年前就写好的遗书,坚定表达了死后将遗体捐献给国家,与妻子一样做“大体老师”、丧事从简的意愿。
据悉,张丽珍的老伴夏先生和女儿夏玉(化名)都是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几年前,张丽珍意外去世的外孙女就是一名器官捐献者。
目前,鄂州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累计达到5426人,成功实现器官捐献15例、遗体捐献9例。这一个个数字的背后,是无数生命的接力与延续,是鄂州人民对生命尊重与大爱的生动诠释,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有力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