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严于律己”关键在于行动和自我改造 赈济救护部 郭强

“严于律己”关键在于行动和自我改造

赈济救护部  郭  强



       当前,全党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大力推进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严于律己”是“三严三实”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只有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坚守道德防线,永葆政治本色。


       要做到“严于律己”,不仅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行动问题,使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符合党性、党纪的要求。党的纪律主要包括言论纪律、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几个方面,与此相应,便形成了我们党的思想作风、政治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严于律己”也就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在言论上“严于律己”,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和言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思想和言论传播极其迅速,我们的思想言论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影响党的形象,甚至严重损害党的事业。我们要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传播先进思想、批评错误思潮,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增强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正能量。特别是在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上,党员干部要主动发声、解疑释惑,做思想的引领者、先锋队,不能漠不关心、麻木不仁,更不能说怪话、讲歪理,甚至站到党的对立面。


       在政治上“严于律己”,要求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遵守政治纪律,最根本的是要维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方针政策、各项制度以及组织原则、组织纪律等。遵守政治纪律,还要有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能够准确判断什么是政治问题,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并能够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反对错误。


       在工作上“严于律己”,要求党员干部在工作上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遵守工作纪律,最根本的是要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忠实地执行组织的决议,使党的具体工作部门始终成为强有力的工作队、战斗队。遵守工作纪律,还要遵守各项工作制度,包括人、财、物管理和使用制度。特别是权力部门的党员干部,要经得起考验,防止利用职权损公肥私、贪污腐败。


       在生活上“严于律己”,要求党员干部在生活上严格遵守各项纪律,特别要遵守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党员干部也是社会成员,也要吃饭、睡觉、交友、旅行等等,因此首先要遵守一般社会成员的道德和法律原则,不能突破这方面的底线,同时还要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不贪吃、不好色、不豪饮、不追求享乐、不搞低级趣味等。如果在这方面放松警惕,就很容易沾染上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因此,每个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警醒,严守生活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这是我们党的肌体健康成长的基础。


       要做到“严于律己”,还需要自觉把自己当作改造对象,不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能够自我反思、自我改造是人之为人的一大特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自我批评就是自我反省,就是回到道德的原点,用道德、党性、党纪为标准,对照自己的言行,不断发扬成绩、修正错误。为了弥补自我反省的不足,还需要让别人批评自己,帮助自己发现身上的缺点。今天,我们需要郑重地拿起这件武器,来改造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的主观世界。要做到“严于律己”,还要敢于把自己放在群众的阳光下来晾晒,这是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讲话中,提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重要论述,而严于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而一些党员干部认为:严于律己是领导的事、是在位时的事,与自己无关。


       而在工作生活中,严于律己是一个人的做人准则。一是严于律己不分领导大小,“正人必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管你是领导还是一般干部,大家都生活在同一个圈里,只有自己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说的话同事才会信任老百姓才会认可,要做到工作要无愧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心。二是严于律己没有时段性,严于律己需要终身制。在任何时候,不管是领导岗位还是一般干部岗位,都需要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人民群众最可敬也最可畏,我们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一身正气。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起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