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湖北省纪委监察厅网】突击测试“红脸” 廉政党课敲钟

  • 2017-06-19 00:00
  • 来源:原创
  • 阅读:100次
  • 字体:默认超大

近日,省纪委派驻省卫计委纪检组组长陈锴来到省红十字会,为机关和二级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廉政党课。

“今天这个摸底测试是想了解大家对党纪党规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请严格遵守闭卷考试纪律,10分钟内完成交卷。”简短的开场白后,纪检组组长陈锴打开随身带来的试卷,宣布测试开始。

一场不打招呼的突击测试,让党员干部的心都提了起来。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党课以这样的方式开场,给全体党员干部传递了一个强烈信号,那就是党风廉政建设从“严”字抓起。

纪检组组长陈锴在随后的党课中强调,要坚定铁一般的信仰,思想认识“严起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始终忠于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要坚定铁一般的信念,组织生活“严起来”。建强党支部,把对党忠诚体现到做好本职工作中去。要坚定铁一般的纪律,监督问责“严起来”。坚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严守“六大纪律”。要坚定铁一般的担当,履职尽责“严起来”。既要讲政治、守纪律,又要遏制懒政庸政的苗头,发挥好红十字事业的公益性,对不能正确履职的,坚决查处;坚持“一案双查”,对顶风违纪的严肃处理,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与法纪意识,用“严管”体现“厚爱”,锻造一支国际人道主义事业的“铁军”队伍。

据悉,派驻纪检组将会同省红十字会党组强化突击测试结果运用,将测试结果作为评价党员干部“两学一做”成效的重要依据,一次考试不合格的,纪检组存查;两次不合格的,由党组批评教育;连续三次不合格的,由纪检组进行约谈。


原文链接:突击测试“红脸” 廉政党课敲钟(点击查看原文)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美德

营造红十字事业良好生态

           ——陈锴同志在省红十字会讲廉政党课(节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这些优秀文化传统美德,是我们共同创造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简要分析一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涵养红十字事业良好生态的巨大作用:

1.传承优秀思想文化。崇高的事业需要信仰引领,也需要文化品德支撑。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民族走过的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说,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决定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性格禀赋、民族特性的,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整体性思维,“五行”相生、太虚即气的朴素辩证法,尚和合、求大同、讲仁爱、崇正义的社会追求,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观点等思想理念,牢固积淀在绝大多数中华儿女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中,深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2.传承优秀传统美德。中华文化素以道德教化为特色而闻名于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在维系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泱泱大国秩序和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情感的价值体系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优良品格,仁者爱人、扶危济困的人道思想,清廉为政、勤勉奉公的为官准则,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统美德,这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道、博爱、奉献”的道德源泉和精神食粮,是我们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

3.涵养优秀文化精神。在激发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展现中华民族生活世界的丰富性、多样性、独特性的人文精神中,有崇尚仁爱、坚守正义的为人之道,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事方法,修养治平、兼济天下的理想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观念,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滋养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学术,滋养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增强了中华儿女做中国人的骨气、志气、底气。让我们每一场爱心捐助行为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样板,把高尚的品德修养做到最大化。作为身处伟大时代的红十字人,应该充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美德和人文精神,应是最优的传承人和弘扬者,更应有做好人道救助工作的骨气、志气、底气,为国际人道主义旗帜在中华大地鲜红闪亮地飘扬作出贡献。

4.锻造一支忠诚于人道主义事业的优秀队伍。我学习了今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法》,第一条:为了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第二条明确了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后,深感职业神圣,使命光荣,工作伟大。从事这一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的人应该是充满无限自豪感、崇高感的,至少不应该有“是弱势工作者”的想法,应该有一种坚定的自信心。人道主义事业从来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实在具体的,我们每做完做好一项红十字会的工作,就应有净化灵魂、行善积德、提升自身品格的精神慰藉。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德来看,做好红十字会工作,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意义重大。在现实中,我们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坚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儒家、道家思想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道德资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以文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和促进社会利益、社会关系平衡的重要作用,我们在继承、发展中应汲取精髓、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适合于调整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红十字会工作实际加以继承和发扬,并赋予其新的涵义,使之造福人类。我们在传承和弘扬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过程中,红十字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理应有一种工作理念:忠诚一生、奉献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