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负责应急救援、人道救助、应急救护培训、项目建设和募捐筹资工作。针对部门工作实际和队伍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反复讨论和实践,摸索和提炼出“四抓四促”工作法,将推进党支部建设与红十字赈济救护工作深度融合,实现“两促进、两提升”良好局面。
一、基本内涵
践行“着力改善最易受损群体的境况”的宗旨和不忘初心、人道为民的需要,赈济救护部党支部通过抓党内生活、活动载体、关心关爱、工作责任,切实发挥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主要做法
---抓党内生活执行,促全员参与。
1.丰富党日活动。把每月第二周周四固定作为支部主题党员活动日,把诵读党章、重温入党誓词作为活动的硬性内容,把红十字人宣誓作为活动的有效形式,把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作为活动的培训内容,支部书记带头,普通党员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
2.落实激励督查。落实两项正向激励和两项反向督查,每年“七一”党的生日前夕,开展“优秀党员”和“我身边的好党员”评选活动,大力宣传业务工作亮点;加强党员工作纪律、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查。
3.推行“生日”制度。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根据党员入党时间建立党员政治生日登记册,通过赠送政治生日祝福、组织专题学习、开展谈心交心、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志愿服务等形式,为当月入党的党员过“政治生日”,不断激励干劲、鼓舞士气。
---抓活动载体创新,促全员学习。
1.读书交流。推进学习型党支部建设,成立支部学习小组,按年度推荐一批书目,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把红十字精神、法规制度与党章、系列讲话同步作为“学”的重要内容,把合格的红十字人与合格党员同步作为“做”的重要内容,把红十字人道公益模式探索与作风建设同步作为“改”的重要内容。
2.学讲结合。结合党建和业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疑点、焦点问题,以讲带学、以讲促学,鼓励党员人人参与,强化党员互动交流,变“一人讲、一片听”为“人人讲、大家议”,营造党员干部人人学习、发奋学习、持续学习的良好氛围。
3.考察提升。考察党建基地,感受改革成就,学习交流提升,坚定履职信心,引导每名党员以不断增长的人道需求为目标,以解决最易受损人群境况为己任,将忠诚、干净、担当化作提振精气神、焕发新面貌的实际行动。
---抓关心关爱党员,促全员激励。
1.文化凝聚。坚持用红十字文化凝聚力量,注重培育党员“勇于担当、当好助手、守护生命、维护尊严”的人道情怀,加大党内关怀、帮扶力度,认真落实“五必访”制度,即:党员发生意外或家庭受灾必访、党员生病必访、党员工作生活遇到困难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必访,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务和向心力,
2.人文关怀。坚持从人的诉求出发,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开展人文关怀,及时了解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求和困难,想方设法缓解红会人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化解后顾之忧。
3.互助提升。坚持部室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党员,注重党员间的互助、提升,激励党员立足本职工作,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表率意识,积极营造健康、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将党员的思想和精力凝聚到核心业务上。
---抓工作责任落实,促全员履职。
1.突出融合抓落实。突出“着力改善最易受损群体境况”的国际红十字运动宗旨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深度融合,分片督导项目,着眼绩效量身定制“调查问卷”,问计服务对象和基层党员。
2.突出标尺抓落实。把绩效指标完成率、群众满意度和领导认可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三把尺子”,引导党员干部勤于落实、善于服务、精于业务,找准“战位”,擦亮身份,督促履职。
3.突出管理抓落实。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进模范作用,围绕中心谋划工作,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形成“时间表”、“任务书”,确保千斤重担大家挑,个个身上有担子。
4.突出服务抓落实。坚持“三个是否”问村民,就是询问领取救灾物资的村民,对救灾物资发放是否满意?发放过程是否公开透明?是否通过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坚持“两查一访”,就是实地盘点清查库存,着重了解物资是否全部发放,是否实现零库存;对各类纸质资料翻阅检查,看流程是否合规,资料是否齐全;走访部分受灾群众,了解物资是否起到实际作用,并听取意见和建议。
三、工作启示
“四抓四促”工作法,有效地解决了将“着力改善最易受损群体境况”的国际红十字运动宗旨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深度融合、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难题。实践充分说明,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特别重视抓党的知识与业务知识的同步学习与提升,抓党员的工作责任与关心关爱的同步落实。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较好地提升了全体党员的党员意识、服务意识,为在红十字工作中体现和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党的建设和红十字核心业务“两促进、两提升”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