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通城县红十字会积极贯彻落实省、市红十字会关于打造博爱家园示范点的部署要求,精准拓展服务阵地,精心策划服务项目,将防灾减灾、应急救护、健康普及、扶贫助困等人道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努力把博爱家园打造成为红十字会参与基层治理的亮丽名片。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博爱家园建设根基
(一)精准遴选项目点位。通城县红十字会通过前期对全县185个村(社区)红十字会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座谈、评估等方式,最终择优选定3个党建基础好、群众需求强、红十字工作氛围浓厚的村(社区)作为首批博爱家园项目建设点,为项目高质量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二)健全组织运行机制。强化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明确由村(社区)书记担任博爱家园建设第一责任人,红十字会基层组织班子为主体,广大红十字会员、志愿者为骨干力量,构建起“党建引领、红会牵头、多方参与”的建设格局。
(三)规范项目建设标准。严格执行市红十字会“五个一”建设规范,即一个红十字精神宣传平台、一个基层红十字组织、一个生命健康教育站、一个人道服务点、一支志愿服务队伍。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推进“五个一”拓展元素建设,即一个创新亮点、一个高效人道项目、一批暖心故事、一批会员与“三献”志愿者、一个志愿服务品牌,全力打造有特色、有温度、有影响力的博爱家园。
二、整合社会资源,汇聚博爱家园建设合力
(一)多元化筹资保障可持续。积极争取省级项目资金支持,同步将博爱家园建设纳入县级财政年度预算,广泛引导爱心企业捐赠,推动村(居)共同参与管理,构建“政府支持、红会推进、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有效破解资金和物资瓶颈。
(二)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功能。指导村(社区)整合现有公共设施资源,建设博爱书屋、博爱广场、应急救护培训室、爱心共享空间等复合型服务场所,实现资源集约和高效利用。例如,秀水社区改造小广场成为集休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博爱广场;旭红社区将应急救护培训融入党群服务中心;横冲村打造多功能红十字服务站,融合应急救护、老年关爱、儿童娱乐、爱心供餐等多项服务,切实拓展博爱家园综合服务能力。
(三)常态化运行增强服务实效。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群团组织的桥梁作用,联合应急管理、民政、卫健等部门,开展防灾减灾演练、养老照护、健康宣传等活动,推动红十字工作与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指导各博爱家园建立志愿服务队,制定年度计划,加强培训管理,构建常态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机制。
三、聚焦民生关切,打造博爱家园服务品牌
(一)引导居民参与,激活基层内生动力。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机制,将博爱家园建设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相结合。横冲村设立“同富同治”基金,募集社会资金150余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和人道救助,并通过张榜公示激励更多群众参与。每年开展“博爱送万家”精准慰问活动,实现对困难会员和五保户的本地化、精准化关怀。
(二)精准对接需求,办好惠民小微实事。深入开展走访调研、调查问卷、微心愿等方式,了解群众需求。针对不同群体科学制定志愿服务活动清单,让群众烦心的小事变成惠及民生的大事。横冲村建成博爱健康e站,提供健康咨询、免费义诊和“三献”宣传等一站式服务。旭红社区聚焦少儿托管难题,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暑期托管班,为40名留守学生提供安全看护和素质课程。秀水社区打造“红韵邻里,博爱同行”品牌,推出“博爱邻里卡”和“爱心积分超市”,发动居民组成互助队,提供陪伴、代购、维修等微服务,以积分兑换机制激发邻里互助活力,将博爱精神融入日常、落到实处。
(三)融入社区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积极推动红十字工作与社区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网格管理等深度融合,使博爱家园成为社区治理共同体中的重要力量。秀水社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将闲置荒地改造为“共享博爱菜园”,采用“服务换积分、积分换农趣”模式,既美化环境又增强社区凝聚力;另有居民主动无偿提供自有房屋,用作红十字居民活动中心,彰显社区共建共治的良好氛围。旭红社区博爱家园携手物业、驻区单位,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邻里文化节、敬老联谊会等活动,打造“亲邻善治”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与融合,切实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四)创新宣传载体,弘扬人道博爱精神。立足于“博爱家园”,积极宣传博爱家庭、红十字先锋人物,讲好红十字故事,在基层形成“学榜样、做榜样”的良好氛围;围绕红十字会工作职责职能,常态化开展红十字文化传播和“三救三献”知识宣传培训,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扩大红十字工作影响力。横冲村博爱家园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以民主投票评比的形式评选出一批红十字博爱家庭、红十字先锋人物;挖掘出尚善乡贤胡林武、见义勇为胡兵、乐于助学袁军晶等暖心故事。在榜样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参与到红十字会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