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红十字会组织宣传部部长 彭新亮
作为市红十字会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一员,10月29日至31日,我有幸参加2025年全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为期两天的集中学习,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又有专业实用的技能指导,更有直击人心的榜样分享,让我在思想淬炼、能力提升与初心回望中收获颇丰、感触良多,对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方法与未来方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思考。
一、铸魂定向,在思想引领与榜样感召中坚定初心
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监事长阳胜芳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讲,深刻阐明了红十字志愿服务在党和国家人道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让我明确了工作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将志愿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
5位优秀志愿者的“红十字情缘”分享,更让抽象的精神变得鲜活可感。武汉市红十字综合志愿服务队队长高明的统筹担当、荆门市张可龙在造血干细胞捐献领域的执着坚守、孝感毛小飞的公益热忱、赤壁定学萍的水上救援无畏、广水黄晓莉深耕应急救护的初心,他们的故事各有侧重,却都彰显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坚守。尤其我市广水的黄晓莉队长,她扎根基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志愿服务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唯有扎根群众、脚踏实地,才能让爱心落地生根。这些榜样用行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的真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深耕本职、服务群众的信念。
二、赋能提质,在专业学习中补齐能力短板
新时代红十字志愿服务已从“热情驱动”向“专业赋能”转变,此次培训精准弥补了我工作中的能力缺口。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杨颂平副处长关于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及运行管理的讲解,通过现场策划演练与精准点评,让我系统掌握了“需求调研—方案设计—落地执行—评估优化”的全流程方法,明白了志愿服务既要“有爱心”,更要“有章法”,规范化、项目化运作是提升服务质效的关键。
红十字国际学院首席摄影师分享的人道视觉传播技巧,让我意识到影像的强大感染力——一张张真实的照片,能跨越地域与语言的阻隔,让红十字故事直抵人心。省红十字心理志愿服务队长李良华讲授的共情与危机应对课程,教会我志愿服务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心坎”,只有精准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用专业的沟通技巧搭建信任桥梁,才能让帮助更具温度与实效。通过系统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作为志愿服务工作者,唯有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才能适应新时代志愿服务的新要求。
三、实干笃行,在守正创新中推动志愿服务提质增效
结合培训所学与当地红十字志愿服务实际,我将以“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为核心目标,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建强专业队伍,筑牢服务根基
拓宽招募渠道,重点吸纳专业技术人员群体加入,联动镇(街道)、村(社区)红十字基层组织,构建覆盖全域的志愿者网络。建立培训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红十字知识、应急救护、心理疏导、项目管理等纳入必修内容,提升队伍专业水平。完善志愿者注册、时长记录、星级评定、表彰激励等制度,增强志愿者的归属感与荣誉感。
(二)打造特色品牌,聚焦民生需求
深耕“三救三献”核心业务,扩大应急救护培训覆盖面;加大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的宣传动员力度,完善捐献者关爱机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打造随州自己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推进服务项目化运作,培育一批可复制、有影响力的优秀项目。
(三)强化人道传播,扩大社会影响
运用人道视觉传播技巧,记录志愿服务中的温暖瞬间,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接地气、有温度的传播作品。利用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在社区设立宣传阵地,讲好随州红十字志愿者故事,营造“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志愿服务氛围。
(四)深化协同联动,凝聚工作合力
加强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对接,将红十字志愿服务纳入文明城市创建、社会治理体系,争取政策、资金、场地等支持。深化与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健全各级红十字组织联动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格局,让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的“最后一公里”。
此次培训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更是一次实干的动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榜样为镜、以专业为翼,把所学所思所悟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推进随州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让红十字精神在随州大地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建设幸福随州贡献红十字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