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红十字救在身边志愿服务队 何涛
10 月 29 日至 31 日,我有幸作为志愿者代表参加在武汉举办的 2025 年全省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培训班。紧凑充实的学习,如同一场浸润心灵的 “充电之旅”,让我在政策理论、专业技能与精神感悟上都收获了沉甸甸的成长,更对“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开班仪式上,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专职副监事长阳胜芳的动员讲话与政策宣讲,为我拨开了志愿服务中的认知迷雾。过去开展活动时,我常陷入“做事凭热情”的误区,对志愿服务的政策导向与发展方向缺乏清晰把握。阳监事长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核心要义的解读,让我深刻认识到,红十字志愿服务不是孤立的公益行为,而是融入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那些看似琐碎的基层服务,实则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守护群众福祉的具体实践。这让我更加坚定了信念:做志愿服务既要怀揣爱心,更要胸怀大局,让每一项行动都有方向、有意义。
本次培训最让我受益的,是兼具实用性与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杨颂平副处长的“手把手”教学,彻底改变了我对志愿服务项目管理的认知。过去策划活动时,我总是想到哪做到哪,常常出现流程混乱、效果打折扣的问题。杨老师从项目立项的需求调研到执行中的风险管控,再到结项后的复盘优化,每一个环节都拆解得清晰透彻。我特意将她强调的 “需求导向、闭环管理”原则记在笔记本上,这必将成为我们团队今后开展重大赛事医疗保障、急救知识普及等活动的“行动指南”。
红十字国际学院研究员付春来老师的影像传播课程,为我开启了一扇讲述红十字故事的新窗。他展示的那些定格生命瞬间的摄影作品,既有救援现场的紧张时刻,也有受助者重获新生的灿烂笑容,每一幅都蕴含着直击心灵的力量。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志愿服务不仅需要“做得好”,更需“讲得好”。未来,我计划与本服务队中擅长摄影的志愿者合作,记录下志愿者们的服务点滴,用这些真实影像取代空洞的宣传,让更多人见证人道事业中的温情与坚守,以实际行动和真挚情感打动更多心灵。
省心理救援队李良华队长的心理支持课程,更像是为我们志愿者送上的 “心灵铠甲”。基层服务中,我们常会遇到群众的负面情绪,也曾因高强度工作感到身心俱疲,却不知如何科学应对。李队长分享的共情沟通技巧与心理调适方法,让我学会了如何用真诚倾听化解对立情绪,用合理方式释放自身压力。这让我明白,志愿者首先要成为 “温暖的守护者”,才能更好地守护他人。
培训尾声的经验分享环节,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五支优秀服务队的代表讲述的基层故事,有在偏远山村开展急救培训的坚持,有创新“三献”宣传模式的探索,这些接地气的实践远比书本知识更具感染力。他们的经历让我想起同事常说的 “志愿服务无小事,把每件小事做到群众心坎里就是大事”。我当场记下了三个可借鉴的做法,计划回去后与团队成员共同打磨,让我们的服务更贴合群众需求。
这场培训使我彻底告别了“蛮干盲干”的阶段,内心的方向愈发明确,深刻认识到专业化、规范化才是志愿服务的核心生命力。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首先组织团队开展“培训复盘会”,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将所学的项目管理、影像传播、心理支持等技能分享给每一位团队成员。接下来,以2025光谷马拉松医疗保障志愿服务为契机,运用所学急救知识,为赛道安全提供坚实保障,将实用急救技能普及到群众身边。此外,我还会坚持用影像记录服务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让红十字的故事在街头巷尾广为流传。
志愿服务之路漫长,而此次培训正是新的起点。我坚信,只要我们带着所学专业知识,怀揣坚定不移的初心,每一位红十字志愿者都能化作微光,汇聚成照亮荆楚大地的温暖人道之光,为湖北红十字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出实实在在的力量。

